2025年7月,养老金补发工作按时完成。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的通知,从2025年1月1日起,全国基本养老金调整比例为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%,惠及约1.5亿人。
各省份以此为上限,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方案,采用定额调整、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相结合的方式。 老张和老王都在调整范围内,但到手的钱却天差地别。老张每月养老金4100元,老王只有3100元,补发金额也相差近200元。
40年工龄,同一个城市,为何差距如此明显?
缴费水平是核心原因,养老金计算遵循“多缴多得,长缴多得”的原则,缴费基数直接影响基础养老金。
80年代,老张工资较高,社保缴费基数常年保持在当地平均工资的120%,退休后基础养老金达4000元。老王则因工厂效益下滑,社保按最低标准缴纳,基础养老金仅3000元。调整时,定额调整对两人平等,比如每人涨50元。但挂钩调整与基础养老金和工龄挂钩,比例通常为1%-2%。
以某地1.5%为例,老张的挂钩调整部分为60元(4000×1.5%),加上工龄每满1年涨2元的80元,总共涨140元。老王挂钩调整部分仅45元(3000×1.5%),加上工龄调整80元,总共涨125元。一年补发下来,老张比老王多拿近200元。
缴费基数的差距,早已在几十年前的工资条上埋下伏笔,退休后被放大。
单位性质进一步拉开差距,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有职业年金,这部分不参与养老金调整,但每月实打实发放。
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启动,单位和个人分别按工资总额的8%和4%缴纳职业年金,覆盖近4000万人,资金池稳定。
相比之下,企业年金依赖企业自愿,覆盖率低。2024年数据显示,全国仅2324.75万人参与企业年金,积累基金1.1万亿元,远低于职业年金的覆盖面。
地区政策差异也不容忽视,沿海发达地区调整力度较大,如北京2024年定额调整70元,挂钩比例1.8%,而东北老工业基地定额调整可能仅50元,挂钩比例1.2%。
老张和老王所在城市受限于财政能力,调整力度偏低。上海的退休人员,工龄和缴费基数相近,可能比老王多拿500元。政策落地的不均,让同等条件的退休人员待遇天差地别。
审计署2024年度报告揭示,养老金管理也存在问题。
13省份挪用406.2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,用于“三保”支出或偿还债务;25省份2.83万人通过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违规领取5.19亿元养老金。 这些问题虽不直接影响养老金,却反映出管理漏洞对公平性的挑战。
2024年起,国家推动企业年金规范化,要求符合条件的企业强制缴纳,旨在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差距。
参考资料
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 央广网